目前分類:騎踏車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個周末是上班日,中午公司吃春酒!
牛小依輪休去了沒有便車搭,加上中午豬哥兒會來接我,
不想多台車,那就決定騎卡打掐吧!
小耶魯已經好久好久好久好久好久…沒騎長途了!
我這個爛咖很怕騎太久又怕騎不到,所以七早八早就出門了~ 

騎車上班-1.JPG

前一晚熊小良弟兄值班,所以我去豪宅當瑪利亞~
週六一早還沒六點就跳起來…
其實是很興奮!(CEO可能又要說我是老人睡不著…)
6點多從中山先生整裝待發~
為了求便利,這天的pic.全以手機拍攝~
所以個人照拍糊了…NPNT! 

騎車上班-2.JPG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卡打車已經好久好久沒被操練了…
我也已經再度打回「肉腳一號」!
可是這段期間卡打車熱非但沒有減緩還有更加火熱的趨勢,
不管多早、多晚總有人在騎車,
不錯!全民運動嘛~
 
我們家的久大賢伉麗也搭上這波熱潮,
二位老人家的毅力也比我們這群不中用的「少年仔」好!
他們總在打烊後(晚上十點耶)繼續踏上卡打車之路,
而且還是行軍路線。
小女子我~佩服!佩服!!
 
這個禮拜天阿舅竟邀約我們夫妻倆一起騎車,
開玩笑人家都開口了,硬著頭皮也要給他騎下去!
可惡的是有人騎著十萬元的carbon操我們三個騎小折的,
其中二個還是肉腳…不!是只有我啦~
但不可在人前漏小耶魯的氣,
怎樣也要跟上跟上!
小耶魯果然沒給我漏氣~
不過…阿舅呀~你真的是在「操兵」喔!?
 
重拾很久沒有的夜騎生活很開心!
涼風夜裡馳騁的心情很輕鬆!
 
 
 大家繼續騎車吧!!!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S:部份圖片連結因搬移已消失!!!

 

這個週未恒春半島再次被海角七億的瘋狂人群所淪陷…

我的同事決定和她男人以單車追尋海角,

我只能默默祝福她們!

我一向不是追逐潮流的火熱青年,

但這些景點似乎無時不刻會在我身旁經過(路人甲:靠!是你會經過吧!)

想要故意不經過都粉難吶!

=====================================================

這個週未身在楓港的我,

唯一的單車路線也只能在恒春半島!

不過騎車這段時間我倒還沒騎過恒春半島,

週六因「尪尪尪」要上班,

所以自己來個楓港ßà車城線吧!順便約黃老爺一起晚餐約會。

由於腳傷又自己一個人騎,便以最最最輕鬆的速度上路,

這天的騎程讓我有很大的收獲,

可以專注且清楚的感受力量與踏板間的作用力,

並找到在每一個換檔上的明顯變化。

我很開心有這樣的發現!

後來到海口六福庒休息看海並等待黃老爺前來會合。

會合後我們沒有繼續走屏鵝公路,

而是騎新路線由海口往車城新開發未開通的路線,

它沿著海岸線走景色很美,

但海岸上的漂流木應該要好好整理一番。

台灣牛與豬哥兒會合騎往恒春,

今天的晚餐牛肉炒飯炒得太溼了不好吃,

飯後甜點豆花是一定要去吃的啦!

這週的重點不在今天而在明天,

所以吃飽喝足就早早回程,

陪黃老爺回保力的路上,

走田邊小路整條路黑漆漆,

這也是我第一次騎沒路燈的路, 電燈泡

好恐怖吶~

我家那隻豬還突然一言不發的停下車躺到路邊的大樹石椅上,

嚇壞我這膽小鬼了!以為他怎麼了呢!?

但美麗的情景總在這時候發生,

黃老爺叫我們抬頭仰望星空,

~好美呀!滿天的星斗,真的是滿天星呢! 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不是白天還看得到星星的那個『星』喔~

這天真的是NPNT了啦!

=====================================================

或許是海角熱的關係,

這幾週墾丁的單車出奇的多上加多,

下週又有美利達主辦的『挑戰落山風』,

我想恒春半島也快變成不夜城了!

我們這二個老人家得快快逃離這個是非之地才好,

所以跟我那無緣的車友阿華大概怎麼的都碰不上了吧!哈哈~

因單車結緣也因單車無緣,好好笑喔!!……….(白痴!!!)

======================================================

星期日,我們計畫來個後灣線。

二點鐘由保力出發,

還沒到我的墾丁之前會經過『茂伯摔車的地方』,

與黃老爺會合時,還被一個胖子+聽沒台語的豬頭學生問保力路在那?

肯定他在尋找『海角甘仔店』,

隨便呼嚨他說這裡每間看起來都很像,

隨便找一家拍就對了!…真是欠揍!!!

後來我們還是不小心就經過了甘仔店順便買了二瓶水。

今天的行腳:保力à後灣à萬里桐à山海à紅柴坑à白沙à貓鼻頭à出水口à後壁湖à大光à龍鑾潭à恒春à保力(寫出來的點都是有留停的地方喔!)

 

    保力:(茂伯摔車處+甘仔店)-->哈哈!這不是我拍的啦~我沒有那麼專業!

      (出處http://tw.myblog.yahoo.com/jw!UWE5Sv2THQ7W6Ig6XMPdeX8joddk/article?mid=334)

  

    後灣社區

當然有海角七億中的『后灣橋』囉! (這才是我的啦 !)

  

    萬里桐:適合浮潛。一堆人在拍阿嘉看海…

 

    山海漁港:阿嘉送信經過地+有新人在這拍婚紗?

山海國小

 

    紅柴坑:忘了有啥?…

    白沙:當然有很白的沙灘囉~加爬得要死的長陡坡…

 

    貓鼻頭:這天不太平靜,海防+警察+救護車連空中直昇機都來了是怎樣?

 

    出水口:核三廠出水口+風車

 

    後壁湖

一定要來一盤的沙西米,只要一百塊喔!好吃好吃~

    大光:還是忘了有啥?…

    龍鑾潭:只是經過!

    恒春:1.東門戰車+乘涼看星。2.西門廣場聊天。

 

騎了一整個下午的行程,不過才44公里

對於單日破百的黃老爺這只是小case!

不過要恭禧黃老爺他的里程數已破2000KM~

他說破五千要請我吃豬腳,那你要認真點騎喔!

今天的美食除了後壁湖的美味沙西米,

還有恒春夜市的臭豆腐+蚵仔煎喔!!呀咪呀咪~

 

人家說累一點比較好睡,

本來我就粉好睡啦!

不過禮拜一的早晨我居然睡到六點半,(原本需五點半起床坐車回高雄才來得及上班)

馬的~我要遲到了啦!

 

PS:部份圖片連結因搬移已消失!!!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之前我的車友阿華說她騎車有出現膝蓋疼痛的問題
還很雞婆的一直囑付人家要做好防護工作
萬萬沒想到
我自己也出現膝蓋不適的症狀了
最近總會在騎車後出現膝蓋酸麻的現象
粉不舒服
這樣的情況會持續粉多天
令我有點抓狂
上次回歸仁去勝大運動用品買了護具
希望可以讓症況減緩一些
下面為大家介紹膝蓋軟骨軟化症(髕骨軟骨軟化症)
希望對大家也有一點幫助
==========================================================================================
 
髕骨軟骨軟化症主要是由於髕骨軟骨急、慢性損傷所引起的退行性變化,造成軟骨的軟化、破裂和脫落;
也有的是屬於先天性髕骨軟骨發育不全,這種情形常見於女性。
找出潛在的原因很重要,依其可能的原因進行正確的治療才能得到好的結果。
一般骨科醫生對髕骨異常移位的治療比較陌生,建議尋找運動醫學科的醫生比較清楚。

診斷髕寬軟骨軟化症的要點:
一、發病緩慢而漸進
二、初為膝部不適,慢慢變成髕骨後疼痛,上下樓梯或勞累活動後加重。
三、膝關節在屈伸時,髕股之間有摩擦聲。
四、壓迫髕骨會引起疼痛、尤其在髕骨周圍外側有壓痛。
五、常見有膝內翻或膝外翻、高位或低位髕骨畸形或髕骨向外側移位。
六、X光片下可見髕骨股關節間隙狹窄。

症狀:
髕骨軟骨軟化症在骨科門診的病人中非常常見,好發於20歲左右經常運動的男生(例如當兵的年輕人)
或是40-50歲左右的婦女。
主要的徵候是膝蓋疼痛,尤其是在上下樓梯、蹲廁所要站起來的時候、或是跪在地上擦地板的時候,
有些人是跑步跑完的時候,膝蓋前面特別疼痛,有些人是膝關節在彎曲伸直的時候會出現異常聲音
正常的軟骨像一個充滿氣的汽球,非常有彈性,非常的滑,不容易變形,才可以承受我們身體的重量。
一般我們上下樓梯時,髕骨會承受大約3至5倍體重的力量。
但是如果軟骨受到意外撞擊、過度活動、或是髕骨位置向外偏離太多,會使得髕骨軟骨承受過多的力量,
長期下來會導致軟骨內的細胞受損及軟骨內的纖維斷裂,此時的軟骨就像洩了氣的汽球,
變的既柔軟又容易變形,就是所謂的髕骨軟骨軟化症。
當髕骨軟骨變的軟化時,它就無法再承受我們爬樓梯時的應承受的體重力量,並會引起疼痛。

膝蓋骨是身體中最大的種子狀骨,位於膝關節的最前端。
膝蓋骨兩邊及上緣都與大腿四頭肌連繫著,下端則連繫著膝蓋韌帶。
膝蓋骨後面突出,呈V狀,由軟骨所覆蓋。
股骨下端前方,與膝蓋骨接的地方剛好呈凹陷的V狀,配合著膝蓋骨,作為膝蓋骨的滑動軌道。
在正常的情況下,四頭肌與膝蓋韌帶負責控制膝蓋骨在這軌道上正常的滑動。


膝蓋軟骨軟化症在醫學上的定義為膝蓋的軟骨出現損耗性病變。
在診斷上,必須是做了關節鏡之後,發現有軟骨磨損的現象才成立的。
而膝蓋軟骨軟化症很多時候與膝蓋骨循軌毛病(Patellar Tracking Disorders)有密切關係。
當我們跑步、負重行走、上下樓梯、屈膝,及蹲下來時,膝蓋軟骨所受的壓力會大幅增加。
過大的壓力會使膝蓋軟骨摩擦股骨下端的軟骨而受損,繼而出現退化現象。
如果膝蓋軟骨損耗的情況嚴重,膝關節就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現象,成為永久性的損傷,很難完全康復。


膝蓋軟骨軟化症患者通常會感到膝關節前方有疼痛現象,每次需要上下樓梯或長時間坐著後,
膝關節都會感到疼痛及腫脹。
當要屈膝及蹲下時膝部會發出輾軋聲響,可能還有些輕微的疼痛,這是因為膝蓋骨出現循軌毛病所引致。
膝蓋骨循軌毛病是因為有下肢生物力學異常的情況,
如:髕骨位置異常(太高或偏向外側)、下肢骨骼結構問題造成股四頭肌拉力方向過於外偏、
或大腿內側肌肉力量較差等等,造成膝關節活動時,膝蓋骨在脛骨髁上不正常的活動路徑,
因而產生較大的摩擦時,便會引起臏骨後方的疼痛。

髕骨的軟骨在軟化的過程中,依其外觀依輕重分為四期:
第一期為軟化(soft),軟骨表面雖是完整的但是很柔軟,因軟骨內部蛋白質不足,含水量太多,變的柔軟。
第二期出現裂縫(fissure),軟骨表面出現多處裂痕,此裂痕可深入軟骨底部,是因為軟骨內的膠原纖維斷裂所致。
第三期出現蟹肉狀裂痕(crab meat-like fibrillation),是更嚴重的裂痕,看起來就像螃蟹肉一樣,部分軟骨組織會脫落。
第四期更嚴重到軟骨會剝離脫落,軟骨下面的骨頭已暴露出來(subchondral bone exposure)。
在現行兵役法規體檢規定,第一、二期要當兵,第三期為替代役,第四期為免役體位,以膝關節鏡檢查之照片為依據。

「髕骨軟骨軟化症」是一種常見的膝蓋疼痛症,大部分是因膝蓋使用不當所致,造成髕骨後軟骨磨損發炎。
研究指出,活動時的「髕骨」,雖其最大移動範圍可達7公分之長,
但若長期頻繁的發生膝部彎曲性承重性運動,髕骨的關節還是會因過度負荷而軟化。
由於「髕骨軟骨軟化症」的先期症狀尚不明顯,通常病人一開始只會感覺到膝蓋前方微痛而不以為意,
待拖過一陣子之後,就會感覺到每當膝蓋在彎曲及上下樓梯時,不但疼痛加劇且會有無力感出現,
症狀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髕骨外翻的情形,也就是當膝部彎曲時,臏骨偏離軌道,因此千萬勿等閒視之。

「髕骨軟骨軟化症」的癥狀和一般骨關節炎類似,皆因骨質中的軟骨膠硫化物流失而引起,
門診中一般常見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四種情況︰
1.骨盆較寬,2.髕骨位置偏離,3.大腿四頭肌無力或過緊,4.膝蓋曾受外傷。

髕骨的問題相當常見,會導致病患於上下樓梯時前方膝蓋疼痛。
髕骨的作用主要是上方有骨四頭肌、下方有髕骨肌腱附著,
而髕骨的存在使得力臂增長,膝關節於伸直時較有力氣及省力。
上樓梯時,由於股四頭肌在發力支撐身體時,會膝蓋骨壓向股骨槽內,
疼痛多是因為臏後軟骨或股骨末端的軟骨出現軟化或耗損。
而下樓梯時,臏骨壓向股骨槽的壓力反而沒有上樓梯時那麼多,
出問題的原因多半是股四頭肌及膝部周邊肌肉的肌力不平衡,
因為下樓梯時,股四頭肌在用力時是屬於離心收縮,
當肌力不足或肌力不正常時便會影響這個過程,並造成疼痛。
如將髕骨切除,上、下肌腱對縫,日後病患走路不成問題,但是膝關節伸展的力量會減少百分之三十左右。
就如同您原本可將足球踢100碼遠,以後只能踢70碼。

==============================================================
膝蓋骨軟骨軟化症之治療

除了於急性期給予適量之藥物外,如能再加上股四頭肌之復健,應可得到良好之治療效果。
但是,疾病如果是肇因於髕骨半脫位,當復健治療無效時,
要考慮以手術將髕骨韌帶附著處墊高,以減輕髕骨在行走及爬樓梯時所承受的壓力,
並減輕軟骨的負擔同時減輕疼痛、避免軟骨繼續磨損、停止軟骨軟化繼續的惡化。
有此症不一定要手術治療,也不是全部都不必手術治療,先採保守的復建治療是有必要的,
只有在復建、用藥治療都無法改善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常用的治療方法:
1.矯正膝蓋骨位置異常
如果有髕骨外移現象,用貼紮矯正;主要的一道,是從膝內側拉向外側固定。
在貼紮完成後必須立刻評估效果,試著蹲下看看,原本蹲下會痛的人,
貼完之後應該可以在蹲下時膝關節不痛。如果沒有這個效果,就要拆掉重貼。
通常是要再加上稍微旋轉膝蓋骨方向的矯正。
2.股四頭肌內側肌的肌力訓練
尤其是股內側肌目的也是為了強化股四頭肌對膝蓋骨內上側的拉力,以減少不正常的膝蓋骨運行。
先從不會引起疼痛的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開始,然後做膝關節彎曲0~20度的小範圍、
「閉鎖式」膝關節伸肌強化訓練。
限制在這個角度的肌力訓練其理由為膝蓋骨、股骨關節的壓力會隨膝關節屈曲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所以要避免膝關節彎曲角度過大,造成膝蓋骨、股骨關節壓力增加而引起疼痛。
最簡單作法的就是平躺或坐著時,讓您的膝蓋伸直,並用力收縮大腿前側的肌肉;
或者在您的腳踝附近吊個一至二公斤的沙袋,並將膝蓋伸直與抬高。
也可以把傷側腳的腳尖略微朝外(脛骨外轉),以集中肌力訓練於股四頭肌中內側的肌肉。
此外,用坐姿兩膝之間夾排球的方式,加強股內收肌群的肌力,以幫助穩定膝蓋骨的位置。
3.改善膝關節外側組織的延展性
使用物理治療中的手法治療方法,放鬆並改善膝關節外側組織的延展性,
配合髂脛束及腿後肌群的伸展運動,以避免造成膝蓋骨向外側移位。
4.使用護具(brace)
球類運動員可能會考慮使用市面上的護具商品來減輕膝關節的疼痛。
護具不像貼紮可以針對個別的問題處矯正,對膝蓋骨的傾斜或旋轉也沒有矯正的效果;
但是對於反覆性髕骨脫位,或是因皮膚問題無法使用貼紮者,可以使用膝關節護具來取代。
一般運動愛好者如果有膝蓋骨、股骨症候群造成的膝關節疼痛,
要注意不要用彈性繃帶直接在髕骨上加壓,以免反而增加疼痛。

5.生物力學矯正及其他因素
下肢的生物力學異常必須加以診斷與矯正, 因為足部或髖部的力學異常都會影響到膝關節。
若有足弓過度內壓的現象,會造成小腿內旋,膝蓋骨朝向內側,而股四頭肌的拉力也就偏向其外側。
足弓墊可以改善這種狀況。
運動中髖部控制不良也會增加膝關節膝蓋骨、股骨間的壓力,必須從股中間肌等髖關節肌肉的加強運動來改善。
6.在生活照護方面
(1)避免連續走路半小時以上,並減少跑跳及膝蓋彎曲等髕股關節過度受壓的動作。
(2)減少上下樓梯次數,若無法避免時,盡量一步一階,好膝先上,壞膝先下
(3)避免半蹲或全蹲活動,如擦地板等。
(4)適當使用護膝及貼紮保護膝蓋。
(5)膝蓋如果發生酸痛情形,應立即讓患部多休息,並應考慮及早就醫檢查。
(6)正確做好「股四頭肌運動」,以增加髕骨穩定性。
(7)隨時注意並改善可能誘發「髕骨軟骨軟化症」之生活習慣。
病患只要耐心配合治療,且持之以恆常做直抬腿運動,預後通常不錯。
而平日預防保健之道就在於注意避免膝全蹲、走斜坡、爬山及上下樓梯等活動,
如此即可免受「髕骨軟骨軟化症」之苦。

物理治療方面 :
(1)熱敷用於促進血液循環減緩疼痛。
(2)超音波及雷射降低發炎。
(3)電療用於止痛。
(4)針對局部的肌肉作牽拉運動及肌力訓練。

===========================建議=============================
※找出其潛在的原因,對症下藥
※初步的也是最重要的治療是肌力訓練。
※訓練大腿四頭肌的肌力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增加肌力使髕骨向內移,避免向外滑脫,
另一方面避免因疼痛引起肌肉萎縮。
※避免膝蓋作太多彎曲出力的動作,例如蹲、跪、上下樓梯等動作。
※如果是因髕骨向外脫臼或移位所造成的,經過3至6個月復建仍無改善,則應考慮手術矯正髕骨的位置,
避免軟骨一直磨損。
軟骨損壞是無法復原的,因為我們的軟骨自我修復能力非常差。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繼上次的台東行之後,

黃老爺再度賞臉到寒舍一遊。

這個週末又是個充滿BIKE的假日,

真是又high又累啦!

 

10/4星期六:

星期六公司上半天班,

前一晚便決定要騎小耶魯上班,

這是第一次要從右昌直接騎到前鎮,

因為不知要耗時多久,所以先抓一個半小時!

這天有二位帥哥陪騎,

騎來真是活力實足!!!

一個小時就到目地的了吶~

單程大約十七公里。

上班期間,就由豬哥兒陪老爺遊高雄,

本來說要去旗津,後來也沒去…

不過說其它的地方都騎完了!?

十二點半準時在公司樓下『拉風』接我下班,哈哈!!

這天的天氣超級有夠熱、太陽又大(白痴!正中午太陽不大才有鬼)

陪佳芳小姐騎一程,走了『西臨港線』,

想說順便到鹽埕覓食,不過覓食不太順利…

後來去中庸街吃『味津排骨飯』。

然後去了中華路的『賊仔市』找看看有沒有好物,

重新規畫的跳蚤市場並沒有變得比較好…

一樣亂、一樣擁擠、一樣有點臭,

悶熱的環境破壤了接下來的行程,

回到右昌已接近四點,

我們決定今天到此為止,

來去睏比較好一點!

 

10/5星期日:

一早七點鐘黃老爺打電話跟我說他在公園看報紙了,

七點半回來想必他已經享受了一個清晨,

我們梳洗完畢一起出門吃早餐,

早上決定先騎一趟『都會公園』!

因為前一晚卓老爺在msn上跟我說都會公園的外環道還不錯…

那就來個還不錯之旅吧~

公園裡的林蔭道騎起來真的蠻舒服的,

不過一圈小了一點就是了。

 

--->這次雞頭終於重見天日了!!!

再騎往後勁溪自行車道,再騎到後勁溪出海口(我也不知那裡叫出海口嗎?)然後蹺高雄大學一圈(好像也沒一圈)

騎了一個早上一定要給自己一點回饋,

誰叫我們是『消耗五百進帳一千車團』!

那就來個挫冰吧~

黃老爺是挫冰達人,不過每次他要吃的都沒開。

本來要帶他到藍田路的『旺仔黑砂糖挫冰』,居然也沒開…

搜尋了好久才找到另一家。

他真的是達人喔~吃冰功力與方式都了得!

十一點趁著還沒成人乾前趕快回家休息,

下午還要跟一群『海專兵』再戰『蚵仔寮+興達港』呢!

 

下午騎車時間一改再改,

由原本二點半改到三點半再改到三點鐘,

今天的成員共八枚:敏、志、黃老爺、牛小依、熊小良、周大嫂、笑話、吳員外。

吃午餐的吃午餐、搞車子的搞車子、遲到的遲到、再搞完八車連拍已三點半了…

先往蚵仔寮前進,路程不遠,但路況不好車又多,

讓豬哥兒很不滿意的一個地方。

大家在海邊拍拍照,

討論著到底要不要再往興達港前進?

因為一行人騎車本來就比較難控制,

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一邊騎車一邊聊天的、稍晚還有事的,

諸多的考量下,放棄興達港前往橋頭糖廠。

糖廠內大家吃吃冰、聊聊天、拍拍照,

有著愛拍三人組,我想他們一點也不在乎騎車好不好玩、累不累吧!

--->二二六六團你們也太隨興了吧!左邊那對夫妻你們演太久了喔~後面那個老伯伯請不要再『靠』人家了,去買駐車架吧!

今天休閒騎,回到右昌已快七點鐘。

晚上仍柄持車團最大宗旨『消耗五百進帳一千』,

所以吃疆母鴨,哇哈哈!!!

 

又是一個充滿BIKE的假期,

其實自從有單車之後,假日大概都和騎車脫不了關係,

難怪人家說放假比上班累!

真的還蠻累的說,

騎車累就算了,回家還要洗一堆臭衣服更累吶~~~

不過BIKE真的會讓人上癮啦!

大家來騎車吧!!!

 

PS:此篇文章有點小無聊,請見諒~老人家會改進!!!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單車旅行串聯活動GO! 單車旅行串聯活動GO!

  

 最近攜單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車友們越來越多了,告訴大家一個很實用的網站,可以同時查詢台灣所有陸海空的客運資訊喔。

交通服務e網通:http://e-trans.iot.gov.tw/query/ePlan/e-Plan.jsp 
在網站上可以查到所有陸海空的客運資訊,車友們要攜車出發前,可先上網查詢,一網打盡旅遊交通資訊。

另外,今年度也推出了新版的大眾運輸旅運規劃系統:
http://210.69.172.215/mtaiwan/default.aspx (Beta版)

可以依照車站、交叉路口、重要地標點、觀光景點、各地活動等方式,選擇起訖點之後,進行旅運規劃。詳細方便的旅運方案,搭配旅遊目的地的觀光景點介紹,這樣就不用擔心到達目的地之後無處可玩了。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次台東行選擇以台鐵+鐵馬的二鐵出遊方式。
清晨06:50由屏東枋寮車站開往台東站08:49到達之普通號列車,票價105/人。
行程目的以單車遊台東,不以騎車為目的,只是試著用不一樣的方式欣賞這個地方的美!
旅遊地點也以台東市為主,只有第一天騎到較遠的『東河』,因為要去黃老爺指名一定要去的『東河戀』。
926星期五,到達台東約九點,等我們將車全付武裝上陣已九點半多,台東的艷陽高照。
第一站要前往東河離台東市有十幾公里,沿途會經過富岡。
剛下台東的我們有點搞不懂東南西北,這時一定得靠大男人找出方向,研究路線組一定不是我,我是拍屁屁組囉!
還在瞎摸的情況下,我們剛好經過今晚要住宿的地方『原住民會館』,想說可不可以先去checkin,這樣就不用背著大包小包騎車了,幸運的我們在早晨十點鐘就可進房呢!放完東西,話不多說馬上出發~
沿途的海岸風景很美,不斷的上坡下坡更是我的考驗,不時的被有著很吵棘輪聲的黃小白及勇腳小布魯海放
管他的,你們騎吧!不要理我啦~
經過富岡時,有繞進富岡漁港晃晃,很平凡的漁村,有很多的遊輪,去綠島、蘭嶼會在這搭船,港口有魚工們在補網
繼續前進東河,終於看到紅色建築物,一不小心還錯過了『東河戀』,我們在十一點初頭到達
『東河戀』其實是個吃飯休息的地方啦,還沒來以前也不知黃老爺為啥一定要來,不過想也知道一定是被mobile 01上的網友給勸進了!
『東河戀』有還蠻美的沙灘美景,坐在室外乘著涼風看著美景有幸福的感覺,可是等到美食下肚就有想睡的感覺了!
太舒服的感覺所以不敢待太久,怕等一下就騎不動了,東河包子黃老爺說還要很遠,所以放棄,我尪說那就到『水往上流』走走吧~實在是一個粉無聊的地方吶
頂著中午一點多的大太陽騎到那個地方我已經想譙人了,連正眼都不想瞧它一眼,不過真難想像年近半百的黃老爺怎麼可以精力旺盛還想off road往山坡上去,傻眼!
休息一會兒,決定回程騎回台東市,一路上我騎得粉慢,也許是天氣太熱、也許是沒啥車友出現顯得粉無聊,不斷的上下坡讓我無力在經過小野柳的路邊休息時,有四個車友經過,我尪說追上去,看他們一身勁裝,我說追得上嗎!?豬哥兒說沒問題!頓時間我充滿了活力,終於在快到台東市超越了他們,耶~實在是很虛榮的倆夫妻!後來他們其中一人還來跟我們聊天呢~原來人需要的剌激及戰鬥力。
回到台東市,下午茶就先來個挫冰吧~可是我們找不到冰店,騎了好多條街才看到一間還蠻大間的冰城,他們的冰有點像棉棉冰,不過整個感覺不怎麼好知,有一隻豬頭吃綠豆冰,結果綠豆都挑掉是怎樣?…接著找到『林家臭豆腐』,有分小中大,價格從35à50à100元,最後點了100元的,口味還不錯,但是感覺貴了點,沒幾塊豆腐怎麼夠我們吃啦!隔壁的『老東台米苔目』還沒開始營業,只好先回飯店休息休息囉!
晚上則是吃吃喝喝+喝點小酒的歡樂聊天時光囉!二個酒鬼喝了一瓶紅酒+一小小瓶小米酒。然後回房間倒頭就睡,這是我看他最好睡的一天,我知道了~就是要夠累加酒精作祟,一切OK!
 
早起騎車一向是黃老爺的美德,前一晚他就說早上六點就要出去騎車,小女子一向是自律的人,所以五點多就起床梳洗,只是一隻豬怎樣都不起來,還跟我說你們去騎吧!我真的打算不理這隻豬了,臨出門前再問一次你要不要起來?…會怕了吧!連忙起身準備出門。
~~清晨六點的台東耶!今天的行程都在台東市那裡也不去了,黃老爺說今天要慢活~~哇哈哈!我最愛『慢』活了!
 
『台東森林公園』是我們此行的最最最主要目的地,佔地之大、景色之美二個小時大概也欣賞不完,你一定要去走走,湖光山色如同湖濱散記中形容的一樣!實在是太美太美了~
遊完森林公園非常飢渴的我們,其實有一隻豬打從一出門就一直哭夭他肚子餓,後來我們三人吃了二百多元的豐盛早餐,爽!!!
 
充滿活力的我們,往另一個一定要去的景點,應該不能說景點,要說文化,這樣比較有氣質。就是鐵道藝術村及其以舊鐵道規畫出來的單車道,全長應該有六七公里長吧!處處可見令人驚奇的創作藝術,非常的喜歡!
 
騎完舊鐵道,我們得在十二點前回會館整理行理準備退房,還可以梳洗及小憩片刻。
然而在此行快要畫上完美的休止符前,卻發生一件令我非常不悅的事,離開會館也中午時刻,吃飯是一定少不得的,我尪就說那就吃『卑南豬血湯』吧!我尪一點就點了五個菜色,有點像黑白切那樣的,後來牛小依和熊小良也來到台東找同學玩,他們隨後也一起來到這裡用餐,我們食畢先行離開,豬哥兒去付了帳,說是連他們的也付了,共六百元。結果在我們離開後,居然來電說,老闆說他們的還沒付,我聽了一肚子火,便問那老闆說我們的多少錢,說595元,阿是怎樣,沒付到他們的就算了,居然跟我們說六百,他們的還要七百元,感覺去了一間黑店,沒有價目表就算了,價錢還隨便他算的喔!?
台東的消費真的不算便宜,是觀光地區嗎?有時候覺得大家都說好的也要判斷一下。還有!台東的7-11居然有沒有思樂冰的,害黃老爺傻眼,然後去了別間還喝不到他愛的芒果口味~真恨!!
 
台東之旅算是蠻美好的回憶,雖然飲食讓我們有點氣結,但怎麼可以讓一點點挫折成為敗筆呢!所以晚上回到恒春一定要彌補這個遺憾咩~『菜多多』料好又實在,實在沒讓我失望,也謝謝黃老爺這二天的委曲求全,哇哈哈!!!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台東之旅趕在颱風之前回來囉~
網誌沒空寫啦!
先看看照片吧…
不過照片有點朦朧吶~ >"<
我的相機快掛了啦!
小朋友你在哪裡???…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aitung, I'm coming~~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的單車有幾速?

常常聽到一些人對於變速車的疑慮:變速愈多段的會不會愈貴?變速車比單速車容易故障...等,說實在單車的價格應該是取決於搭配零件的等級高低之分,而變速車因為多了變速而此較容易故障的觀念,更是因為大家對於變速的不瞭解而深植的錯誤印象;不過在參加活動時的確發覺許多車友們並未善用自己車上的變速功能,使得在爬坡時費力又耗時,但是有些車友覺得始終無法抓對應該變速的時機,在此為各位選手做一個深入淺出的介紹。

瞭解您的傳動搭配:
首先要先瞭解您自己單車的傳動系統是如何搭配的,以登山車而言目前的前齒盤多半為三片式,而較常用的齒數是42.32.22或是46.36.26兩種,而在後輪的飛輪以七片或八片居多,由11齒到26或28甚至於更大的32齒,登山車為了克服各種不同的地形,齒間距會比較大。而一般所說的多少段變速便是由前後齒片數相乘而來.像是 3*7=21段.3*8=24段:在公路車方面的最大不同就是前齒盤大多為兩片,而較常用的齒數為52.42或是53.39.而後飛輪則是從早期的6片、7片、8片直到最新的9片;有著不同的齒片數,目的只是為了使齒輪比的差距更細密;後飛輪從12齒到23齒為公路車比較常用的齒數。

齒輪比與單車行進的關係:
當我們腳踩踏板迥轉一圈,力量由曲柄到齒片,再藉由鏈條將力量傳動到後飛輪,而後飛輪帶動花鼓、鋼絲、輪圈進而達到前進的目的,在這之中如果大齒盤的迴轉是固定的頻率,那麼決定輪子轉動快慢的因素便是齒輪比;也就是說大齒盤轉動一圈能帶動後輪幾圈這是全由齒輪比來決定,而我們於實用的技巧上,在面對各種多樣的地形時,就必須在省力費時與費力省時之間尋求一個適當的齒輪比,接下來我們以較常見的齒輪比為讀者們作分析:

前齒輪:22.32.42
後齒數:12.13.15.18.21.24.28
輪徑:26*1.95(較常見的登山車外胎尺寸)

在騎乘時盡量不要讓鏈條處於前齒盤最大齒對應後飛輪最大齒及前齒盤最小齒對應後飛輪最小齒這兩種狀態;而停車時則最好將變速變成前齒盤最小齒對應後飛輪最小齒狀態,以減輕變速器彈簧負擔。

檔數

前齒數

後齒數

齒輪比

曲柄迴轉一圈時
輪子移動的距離 (cm)

建議使用段

1

22

28

0.786

160.9

極陡坡

2

22

24

0.917

187.7

 

3

22

21

1.048

214.6

 

4

32

28

1.143

234.1

陡坡

5

22

18

1.222

250.5

 

6

32

24

1.333

273.2

 

7

22

15

1.467

300.5

 

8

42

28

1.500

307.5

由於鏈條扭曲過度,容易使後變速器損壞,不建議使用

9

32

21

1.524

312.2

緩坡或平路逆風時

10

22

13

1.692

346.8

 

11

42

24

1.750

358.7

 

12

32

18

1.778

364.2

 

13

22

12

1.833

375.7

鏈條容易磨擦前32齒片內側而產生噪音及磨損,不建議用

14

42

21

2.000

410

 

15

32

15

2.133

437.2

 

16

42

18

2.333

478.2

平路

17

32

13

2.462

504.5

 

18

32

12

2.667

546.5

 

19

42

15

2.800

574

 

20

42

13

3.231

662.1

 

21

42

12

3.500

715.5

下坡或平路順風時

 

如何抓住變速的時機?
由以上的表格看來,嚴格說來一般21段的變速車,實際能使用的只有19段變速,因為在使用42*28的齒輪比時鏈條的斜度過大,並且容易造成後變速器拉伸過大,所以不建議使用,而22*12齒的上輪比也是由於斜度的關係,會使鏈條磨擦到前面32齒的齒片內側而產生噪音,也不適用於騎乘,但若是在騎乘之後或是長時間不使用單車 ,建議您可以將鏈條放在這一齒,以減輕後變速彈簧的負擔(98年新款的反向式系統則不此建議)。此外也可以由此表看出,齒輛比大小的關係,並不是按照齒輪排列的順序,而是必須前後不停的變化,所以在剛接觸單車的運動時除了多動腳踩踏之外,也得多動動手指來練習如何捉住適當的變速時機與技巧;我們可以由移動距離看出來,從踩踏曲柄一圈可以由移動最短的1.6公尺到最遠的7.1公尺,這之間差距頗大,簡單來說移動距離短踩踏感覺輕快,而移動距離越大所費的動能也越大,自然會費力 的感覺,至於如何去調配自己的變速,由於每個人體力與肌肉力量不同,只能說是〝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本表的使用建議欄只能作為參考,各位新手還是要多上路,多體驗,才能利用變速的效果來克服所有地形

~~摘錄自美利達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轉載自「阿爸狗的異想世界」
改善爬坡技術有三個關鍵:
1)心態
(2)較輕的體重
(3)聰明的戰術
  像一個爬坡車手般思考 改善爬坡技術有三個關鍵:(1)心態 (2)較輕的體重(3)聰明的戰術
  職業車手:Greg LeMond(三屆環法冠軍,兩屆世界職業公路賽冠軍,美國車壇傳奇人物) 秘訣:在平路上的40分鐘計時賽和40分鐘艱苦的爬坡其實沒有區別。但是大部分車手感到爬坡更難一些。要成爲一個優秀的爬坡車手,你需要調整一下你的想法。你能做什么呢? 讓我們來立即明確一點——良好的爬坡技術並不是一切,你不能總想著它。
  天賦,訓練,體重-能量輸出比等更爲重要。 但在爬坡時,是否擁有樂觀、自信的心態將會有很大的不同,無論對於你的發揮還是對於享受騎行。 下面是一些要點:
  (1)去選擇坡道:盤山公路和平路,你會選擇走哪一條呢?大部分不擅爬坡的車手都會自動選擇平路。你要打破這種習慣。每周兩到三次,去騎行你能找到的最陡的坡道。要成爲一個好的爬坡車手,你就要多加練習。
  (2)使用合適的齒比:如果你最喜歡的職業車手在某一爬坡段上使用39*21的齒比,而你又何必一定要在相似的爬坡段上使用23t的飛輪呢?(意爲你應該使用更大的飛輪)此處省略描述職業車手如阿壯等人每公斤體重能夠輸出多少能量的資料n字,即說明職業車手的體重/能量輸出比要遠高於普通人,所以他們可以在爬坡時使用較小的飛輪,而作爲業餘愛好者的我們,僅使用比他們大2齒的飛輪是不夠的。換到27t的飛輪,或者放下你的虛榮,買一個三片牙盤,如此你就可以在上坡時保持80rpm的轉速,保護你的膝蓋,並且要比你堅持使用23t飛輪時要快的多。
  (3)設定多個目標點:3英里爬坡是個很長的距離。即使是爬坡高手,讓他們用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剩下的爬坡路程相比,都會被嚇到。所以,你要把整個爬坡段分成若干個目標點,告訴自己保持節奏堅持到下一個目標點,這樣化整爲零,你很快就能爬上山頂。
  (4)和只比你強一點點的爬坡車手騎車:如果你找了一個爬坡高手,他很快就會撇下你,留你一人孤苦零丁地和大山搏鬥,這對你的心理是個巨大的打擊。更糟的是,你也無法在和他一塊騎車時學到他的爬坡技術。所以,更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找一個水平較好足夠鞭策你前進,但又不會甩掉你的車手一起練習。
  (5)自言自語:爬坡的時候,你在想什么?你是不是說:“我考,怎么又是一個坡!”或者,你應該十分自信地告訴自己:“我每天都在這些山坡上不斷完善自我,我竭盡所能,相信自己會不斷進步。” LeMond是對的:“心態比地球引力更強大!”


  山地自行車運動是在山地中騎車,因此爬破也就成了這一運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具備強健的體魄和足夠的力氣之外,正確的騎車技巧也有助於車手成功地應付各種各樣的山道。能否驅動自行車向前、向上運動,取決於二個關鍵性的因素:一是動力傳動系統的運轉與力量的大小,二是車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動力傳動系統的運轉與力量的大小同車手身體的強健程度和力量的大小直接相關。摩擦力則與騎車技巧、自行車輪胎的類型、車手身體的重心位置以及輪胎的壓力有關。
  陡峭的山坡、質地鬆軟的爍石路與低摩擦力
  保證自行車在爬破過程中一直向前運動的秘訣在於要使車手身體重量的分佈、騎車姿勢、力量的大小、踏蹬的方式以及最佳路線之間的協調達到最佳狀態。
  重量的分佈  在爬比較陡、比較難爬的斜坡時,有些車手習慣於採取站立的姿勢,這在質地堅硬、摩擦力大的地面上比較奏效,但是在典型的越野運動中,情況就大不相同了。此時,騎車技巧顯示了它的重要作用。車手要儘量把身體的重心移到車座的後部,增加後輪上的壓力,從而增大摩擦力。但這樣做,前輪很容易翹起來,致使自行車駕禦起來比較困難,而且還有可能向後翻倒。如果重心前移,前輪則不會離開地面,但後輪又有可能在土質比較鬆軟的地面上原地空轉,結果自行車寸步難行。
  騎車的姿勢  考慮到上面提到的各種因素之後,車手應該根據地形隨時調整身體重心的位置。爲了使身體重量達到最佳分佈,騎手的屁股自始至終可能只是輕輕的坐在車座前端。
  力量的大小和踏蹬的方式  爲了能夠驅動自行車向前運動,車手必須連續平穩地向動力系統傳送能量。如果用力太大,則有可能會減小摩擦力;用力太小,則又有可能減慢車速,或者致使自行車停下來。如果上下猛踩踏板,而不是平穩地使踏板做環行運動,車輪會因爲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減小而打滑,在原地空轉。
  技術性爬破
  在爬比較陡的斜坡時所適用的各種規則同樣適用於技術性爬破。唯一不同之處就是技術性爬破不需要車手專門去尋找合適的騎車路線,車手只要能在亂石、溝壑或者突兀的樹根之間找出一條路就行。目視前方5米之內的地面,選擇最佳車道。不過,一旦確定了騎車路線,就不要隨意改變。
  長距離爬坡
  一般的各種騎車規則在這種運動中都適用,但具體規則要根據地形的難易程度以及斜坡的坡度大小來定。不過,爲了能夠騎完全部路程,車手就必須量力而行,選擇合適的速度和齒輪傳動速比。要想征服所有的斜坡,需要車手身體強健,有足夠大的力氣,掌握相當的騎車技巧,並能對運動採取正確的態度。
  一開始,有些車手身體不夠強壯,還不能應付某些種類的斜坡。不過,通過足夠的鍛煉,情況是可以改善的。剛剛開始訓練時,不要把目標瞄準整座山,要先從應付得了的地方著手,然後再逐漸過度到比較難的一步。另外,還有記住,只要能實現目標就可以,不要計較什么時候。如果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征服大部分斜坡時,則需要考慮速度問題了。
  如何在土質鬆軟,又比較陡的斜坡上從新發動自行車
  一旦自行車在斜坡上停了下來,從新起步並非一件易事。車手必須下車,向前走幾步,或者向後退幾步,選擇合適的地點從新發動。所選擇的地方必須是地勢平坦,摩擦力大,比如說一塊比較平整的岩石。同時,選擇傳動速比不是太大的齒輪,只要能夠應付當前的情況就行。如果太大,自行車還有可能會抛錨。選擇好合適的齒輪以後,利用用的最多,力量最大的那條腿蹬動自行車,同時按住車刹,等自行車開始向前運動時,把另一隻腳也放在踏板上,然後平穩用力,加速,直到回到預定的車道上爲止。另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就是把自行車斜停在車道上,等發動起來後再把車頭掉過來。

  有些車友爲求省力,上坡時都會站立騎車,這只適用於特陡坡或上坡加速,因爲站立騎車手腳都要用力,耗費體能更多。
如果是一般的坡度時,座在車座上才是正確的,上坡時重心會向後跑,要預防前輪蹺起,後輪打滑的現象,除了調低速比外(使蹬踏儘量連貫,給後輪連貫的動力),騎行姿勢更是重點,此時座姿前移並將身體壓底維持重心,不但能省力而且安全。
  下坡採用相反的姿勢,調高速比,但下坡時重心不穩加上高速非常容易滑倒,因此儘量向後座維持重心,可用大腿的力量夾住車座,將整個身體壓低。

  上、下坡騎行技術是公路自行車的一種重要的基本技術。平路上比賽時水平接近的運動員之間,很難擺脫對手, 然而通過坡路騎行,只要戰術運用得當,就比較容易擺脫。
一、上坡騎行技術
  上坡騎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動作,不可突然用力,只有企圖擺脫對手和處於戰術需要時,才可突然加速。一般情況下,不宜採用站立式騎行或提拉式騎行方法,否則會過多地消耗體力,不利全程比賽。遇到短距離坡路,應充分利用物體運動的慣性原理,輕鬆地踏蹬,快到坡頂時可採用站立式騎行,把速度盡可能提高,給下坡加速創造有利條件。遇到漫長的上坡,要根據自己的體力狀況及時調整傳動比,不要等到騎不動和速度完全降下來時才改變傳動比,要堅決避免重新起動的現象出現。坡路較長或有陡坡時,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騎行方法,調劑用力部位,讓部份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時跟車不要太近。由於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車常常 左右擺動,跟車過近,可能發生碰撞。再者,上坡時速度顯 著下降,跟車反而會使自己的騎行方法受到限制,影響戰術和技術的發揮。
二、下坡騎行技術
  下坡騎行要達到理想效果,運動員就要勇敢機智,膽大心細,精力集中,兩眼密切注視前方路面,隨時準備果 斷處理路面上出現的任何情況;不僅要充分利用車子運動慣性滑行,而且要敢於主動踏蹬,加大速度。
  轉彎時,運動員身體和車子要儘量保持一致,向裏傾斜,上體和車子保持一條直線,以克服離心力。傾斜角度根據速度和彎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過28度,否則就有滑倒的危險。
  轉彎前要控制車速。用點閘的方法逐漸減速,刹車時,盡可能前後閘同時使用,前閘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閘,要求前輪的方向和車子前進的方向相一致,否則,會因運動員的體重和車子慣性受到限制而導致摔跤。進人彎道後將閘放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減速。彎道上使用後閘不要過猛。否則車子可能掉頭或滑倒。

新手常犯的毛病是剛上坡時用力猛踩,以致到了半途就耗盡了力氣。通常,最典型的建議是─開始爬坡時速度不要太快,並且如果可以的話,在接近坡頂時加快速度 (這是基於全程的速度及動力的保留考量);保持穩定的出力而不是保持速度,當感到腳的回轉不再輕鬆自如時,請立即換檔降低齒數比。當踩踏顯得有些艱難時,放棄那個想維持高齒數比並且加速到合適的踩踏節奏的想法。因爲在上坡時,當速度變慢後,想要靠踩踏再加速回到原來的速度將會相當困難。相反的,先降檔、提高踩踏頻率,當覺得腳的回轉已經比較輕鬆時再換回原來的檔位,即可回到原來的速度。有一種說法,爬陡坡時,在心裏面先擬一個速度範圍作爲目標速度。除非這個坡異常陡峭,應當知道可以用什么速度爬上坡去,例如以時速20公里爬上一個坡度中等的坡。留意自己的速度並且瞭解自己的極限,以我個人而言,爬一個坡度中等的坡,就算我還有力氣,我也不會讓我的速度超過時速15公里,應該緩和地用一定的力氣踩踏,那樣的出力使長時間踩踏也不會過度疲勞。有時會喘不氣過來或感到乳酸在腿內堆積,或有時候碼表或心跳表上的資料顯示目前的節奏無法持久,當知道節奏不對時通常都太晚了。當坡變得和緩時,不妨前後空踩幾下直到您的腳感受到適當的力道,然後換較高齒數比的檔位元,開始慢慢加速。上坡時千萬別猶豫不決,以覺得最明快的節奏前進,一時的遲疑會讓速度變慢。

有些人認爲爬斜坡太辛苦了,不大喜歡!有些人雖努力練習但進展慢,失去信心!
雖然身體是先決條件,但你的爬坡姿勢等有沒有問題呢?請看本文 ,也許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馬拉松的跑步方法有兩種long stride和pitch,這兩種方法的不同在於按照體型採用不同的跑步方法。發揮自己體型長處的跑步方法,跑得快而輕鬆。 騎自行車也一樣,爬斜坡時,有些人採取坐爲主的姿勢沈著爬坡;有些人交替進行直立或坐的姿勢,有節奏地爬坡。像M. 彭丹尼一樣身材較小者一般採用後者。身材較大的J. 烏裏奇等一般採用坐的姿勢,因爲他們的腳比較長,坐著也能放出較大的能量。這兩種方法那一個都可以,關鍵是你用那一種方法爬坡時輕鬆。
最好試一試那一種方法適合於自己。方法是:10分鐘左右就能爬上去的斜坡上,用上述兩種方法試一試,通過幾次試驗找出適合於自己的方法,同時也會找出需要加強的地方。
 
坐的基本姿勢
   爬坡時在鞍座上坐穩,並有意識地注意旋轉數。
[優點]
1) 與站立比較身體不那么擺動,可保持較低的心跳數,因此身體能量消耗少。
2) 容易維持一定的速度。
[缺點]
1) 需要進攻等時,瞬間提高速度時反應慢。
2) 由於上身活動少,肩膀及腰部容易積累疲勞。
[姿勢的要點]
1) 腰向後沈,臀部好象壓住鞍座般坐穩。
2) 上半身要放鬆,不要使用不必要的力氣,尤其是肩膀不要用力要放鬆。
3) 坐在鞍座的中心。
4) 不要過分動腳脖子(腳後跟上下移動的踩踏不好) 。
5) 曲柄的旋轉數爲60~90次爲目標,根據坡度變化狀況時時變更齒輪比。
6) 上半身及頭部沒有必要時,不要向左右擺動。
7) 要注意前方。
站立的基本姿勢
  保持身體的中心線,有節奏地爬坡。
[優點]
1) 所能放出的能量較大,遇到坡度大的地方,或者需要進攻時,對情況的變化反應快。
2) 由於全身都在動,因此疲勞不會集中在某一處。
[缺點]
1) 由於運動量大,與坐的姿勢比較,心跳數上升。因此維持長時間較難,也就是所消耗的能量大。
2) 因爲不坐在鞍座上,身體容易向左右擺動。
[姿勢的要點]
1) 自行車雖然向左右擺動,身體的中心線要保持不變。
2) 不要低頭,向前看。
3) 動作要有節奏感,旋轉以60次左右爲目標,根據坡度情況隨時改變齒輪比。
4) 注意腰部的位置及彎曲度。若過於彎曲時,上半身的姿勢被破壞,變成前部加重,此時不能很好地傳遞力量到腳踏上。
5) 兩腳的踩踏力要均衡。
6) 上半身要放鬆,不要使用過多的氣力,握緊刹車外,其他部位要放鬆。
你有無這種毛病
 
●爬坡時速度的分配要適當,呼吸不要過於勉強
有些人在平地上高速行走不覺得很累,但是一上斜坡就很累,這說明上斜坡需要較高的水平。很辛苦的原因是:假若速度的分配不得當,呼吸會不順暢,太辛苦時呼吸加快,過於短促的呼吸使人更加辛苦。呼吸的過程是呼出廢料吸進新鮮的空氣,否則體內得不到新鮮的氧氣,結果身體就不能動了。若你是處於這種情況,應重新考慮速度的分配是否恰當。
●不要浪費氣力,姿勢要舒適
爬斜坡與平地不同,因爲爬坡時抵抗重力前進,當然比平地辛苦。爲了儘快爬上去,使用全身的力氣前進,但是自行車總是不聽使喚,真是氣惱!存在這種情況的人的關鍵問題是,力氣過於放在身體上,而不能取得順暢的姿勢引起的。看一看著名選手爬坡時的姿態,齒輪重而快,但是從整體來看不是重而吃力,給人的印象是走的很輕快。名選手說「越不會爬坡的人越把氣力過於放在身體上」。這些人爲了儘快爬上去,無形中採用不恰當的速度。建議以適當的速度爬坡,領會爬坡的姿勢,建立適合自己的速度及姿勢。
●加強肌肉的鍛煉
在爬坡過程中身體某部位引起痛時,忍不住真想下車,有這種體驗的人恐怕不少。引起痛的部位主要有肩膀、腰部、腳。原因可能有下述幾個情況。力氣是否過於集中在痛處;重新考慮一下你的騎車的姿態,以及踩踏技術;其次是引起痛處的肌肉不夠結實,長時間連續加負荷到肌肉不夠結實的地方時,會引起痛,因此應加強這部位肌肉的鍛煉。
姿態,齒輪重而快,但是從整體來看不是重而吃力,給人的印象是走的很輕快。名選手說「越不會爬坡的人越把氣力過於放在身體上」。這些人爲了儘快爬上去,無形中採用不恰當的速度。建議以適當的速度爬坡,領會爬坡的姿勢,建立適合自己的速度及姿勢。
消除症狀,輕快地爬坡
 
 1. 臀部緊貼在鞍座上
坐著爬坡時臀部往往會向前移動,雖有差異,許這是經常發生的現象,這種現象頻繁時不能進行穩定的踩踏。解決的方法是:臀部緊貼在鞍座後部的較寬的位置上,這樣做後還不行的話,可能是以腰爲中心的身體的主幹部位的肌肉不夠強壯引起的。另外也和安裝鞍座的位置也有關係,建議重新考慮一下鞍座的位置。
2.向前直跑
爬坡而非常疲倦時,身體往往向左右擺動,這時最容易掉車,因此身體要保持穩定並直視前方。上坡時速度較慢,視線應放在3~4米範圍。對上坡尚未掌握要領的人,往往緊握把手,力氣過於集中在上半身上,這促使身體更加向左右擺動。臀部穩坐在鞍座上,以腰爲中心支撐自行車。手腕支撐著上半身,必須放鬆。
3.腳的旋轉
爬坡時的踩踏的旋轉數,低於平地時的旋轉數,因此腳踏旋轉不是輕快的旋轉,而往往成爲踩踏式的用力的旋轉。其因最大可能是齒輪太重,太重是不好,但是太輕快也不好,因爲太輕時心跳加快會很辛苦。爬坡時最理想的旋轉數是60~90次。鞍座的高度也應該重新考慮,鞍座太高時腳踏不能順利旋轉。最理想的鞍座的高度是,在平地上以100~110旋轉數連續走10分鐘而感到很順利時,此時的鞍座的高度適合於你。
3. 重視節奏
若能順利爬坡時會感到輕快的節奏感,甚至於在腦子自然浮現出喜愛的歌。若感到爬坡不順利時,很可能是節奏不好,節奏感不好時,呼吸變得辛苦,此時齒輪比可能太輕,應隨著坡度的變化改變齒輪比。腳感到累時,可能齒輪比過於輕快,改變齒輪比之後,恢復節奏。若感到坐的時間太長時,採取坐與站立並用的方法來恢復節奏。
4.不要過於勉強,量力而行
爬坡競技時,一定要量力而行,若感到很累時降低速度。或者退到集團的後面,調好呼吸和姿勢後,再趕上集團。這樣做的結果跑起來變得輕鬆。
5.調整呼吸
爬坡變得很辛苦時,若是坐的姿勢時會出現:腰彎曲,體重壓住握把,像是握把支撐上半身似的現象;若是站立姿勢時會出現如下現象:背部變得駝背。這種姿勢不利於呼吸,使得心跳加快,呼吸變得更差。遇到上述情況時,瞬間挺胸採取容易呼吸的姿勢,大大呼出等改變呼吸的節奏是很有效的。另外,應該經常保持呼吸順暢的姿勢也很重要。
6.肩膀酸痛
有些人爲了加把力,緊緊握住握把向前推。這種方法會加重肩膀的負擔,使得肩膀酸痛。這種方法說明此人沒有很好地使用腳力來踩踏。爲了加把力而緊緊握住握把只能起反效果。應該坐穩,在感覺上以腰爲中心支撐著自行車,手腕只是補助作用,不必要太使力。另外,握把的距離不恰當時也會出現這種症狀,有必要時應該調整握把及車把立的長度。
7.腰痛
不一定是爬坡,在平地上長時間騎自行車時,也有不少人會感到腰痛。引起這種症狀的原因是,腹部及背部肌肉不均衡引起的情況較多。應進行增強腰部及背部肌力的鍛煉。另外,爬坡時一直坐著會增加腰的負擔,看情況有時站立使肌肉放鬆。
8. 腳抽筋
由上向下踩腳踏時,腳跟容易向下;由下向上踩腳踏時動一下腳脖子。這種不必要的動作將增加腿肚的負荷,腿肚的肌肉不多,所放出的能量有限,也不能持續很久。因此大大超過負荷時容易引起抽筋等的症狀。爲了避免上述不良動作,應該儘量避免改變腳脖子的角度。
9.充分利用大腿部的踩踏
大腿以膝蓋爲中心,分爲上下兩部分,怎樣使用大腿才能進行有效的踩踏?最重要的是有效地使用大腿背面的部分以及腰部的肌肉。大腿背面的部分在腳中肌肉最粗,纖維最長,所放出的能量多而持續時間長,因此能進行充分利用這一部分的踩踏時跑得快。騎車時腰部要坐穩,時時注意踩踏。用工具之類,設法固定腳脖子限制它的可動範圍,進行這種練習時,自然形成負荷加在大腿部的踩踏。爲了矯正腳脖子的不良動作,用這種方法來練習也是好的。
10.應該經常鍛煉筋力
自行車競技不單是腳力,身體主幹部位的筋力也非常重要,若身體主幹部位的筋力結實,能穩坐在鞍座上,有效地發揮腳的能量。體能鍛煉的效果,騎自行車來練習比較更有效果。在家裏每天進行約30分鐘的體能練習很有效果。在此介紹一些提高體力的運動。
●站立腳跟著地,雙手放在腦後,彎曲膝蓋,此時彎曲的膝蓋不要超越腳尖。這個動作不單增強大腿部,也能增強腰周圍的肌肉。
● 躺在地上,彎曲膝蓋,雙手放在腦後,輕輕擡起頭。雖是簡單的提起頭部的動作,能增強腹部的肌肉。
●臥倒在地上,雙手向前伸出,提起單只手臂的同時提起與手臂呈對角線側的大腿,再進行另一邊的動作。這個動作能增強背部肌肉。
●單杆練習。練習時下巴要高出棒杆。這個動作能增強背部後部的肌肉。
上述運動最好是每套動作做20次,每天3次。

1. 放鬆。很多人要上坡的時候,總是手把抓得很緊。這是很自然的反應,可是用在騎車上坡卻不適當。你應該輕鬆的抓著手把,這樣,你不但省力,比較能吸收震動,碰到障礙或鬆軟路面也比較不會失控。你可以把手和下巴當指標──你雙手抓得越緊,下巴咬得越緊,肩膀和上半身通常也就縮得越緊,爬起坡來也就越吃力。
2. 踩踏採用高轉速。如果你的齒盤和腿力都容許,上坡時踩數盡可能保持每分鐘七十轉左右(以上亦可)。采重檔低踩數踩起來比較重,會增加心跳、耗能,自己也會覺得比較吃力。這樣,等到真正需要最後一把勁的時候,你已經沒有力氣了。注意力集中在踏板上,有意識的踩圓圈,整個圓圈平均施加壓力,每一圈都踩完,踩完整。踩到底以後腳踵不要提高。
3. 交替使用不同的肌肉。如果是爬長坡,屁股在坐墊上的位置可以前後交互調換:在後面的時候,大部分使用屁股的肌肉,雖然效率較低,但是力量比較強;換到前面時,大部分使用腿部肌肉。你可以這樣思考:上半身前傾大約四十五度時,大部分使用屁股肌肉,上半身比較直立時,使用大腿肌肉。兩者互相交換調節,彼此都有機會休息。
4. 改變呼吸習慣。呼氣的時候專心的讓腹部「往下掉」或故意把腹部「往外擠」,用力呼氣卻被動吸氣(和平常的習慣相反)。這種方法能夠改善「氣流」,讓你不會喘不過氣。爬坡的痛苦與緊張常常使騎士摒住呼吸,作不平均的喘息,這一點必須覺察,改變。可是呼吸還可以幫助踩踏。讓呼吸和踩踏同步(不一定要一對一)。除了短坡、極陡坡之外,爬坡不但要懂得用力量,還要注重節奏。
5. 排路線。爬坡時,特別是崎嶇的路面,排路線非常重要。爬坡時你的動力本來就比較少了,可是每一個障礙都會消耗你的動力,所以你要避開難騎的路面。爬坡時眼光放在遠近兩點,遠點在前方約六、七米、十米不等。近點注意當下的輪下,每通過這一點就要在遠近兩點間排出三、四個通過點,依此路線前進,一路如此。這樣你才不會「突然」遇到難騎的路面,措手不及。
6. 騎外彎道。爬坡遇到轉彎時,你眼前會有兩條曲道,內曲道比較短但比較陡,外曲道比較長但比較緩,盡可能靠外曲道騎,雖然比較長,不見得不利。
7. 盡可能保持正前方直騎。左右穿梭是爬坡到了沒有辦法最後的手段。稍稍一點轉向,縱然只有一度,都會增加百分之六(車輪的)前滾阻抗,三度的轉向,前滾阻抗增加到百分之三十。儘量保持正前方直騎心理勉強,生理舒服。
8. 觀想。尋找五、六米、十五、六米前方路面上一個點,假想那個點和你的單車之間有一條繩子一直在把你往那個點拉。聽起來有點蠢,可是卻真的可以幫助你爬坡。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改完車小耶魯由牛小敏初試航盡『戰敗』!不甘啜泣
原本以為繼上次失敗的柴山行,
改了車至少不會再那麼遜被笑了吧!
想不到我跟壽山柴山緣淺…
又失敗了!
而且這次更扯…
我居然在由元亨寺上壽山沒多久就嗝屁了…
不知是這天身體狀況不佳?換檔不熟悉?一下子騎太猛?
這次一上山就感覺跟上次由另一邊騎上來不一樣,
很陡!很花力氣!一下子就沒氣了…
接著怎麼星星、月亮都出來了!?星星彎月太陽
還有我最想要的金條…
 
還笑得出來?還能搞自拍?不錯咩…
哪是呀~其實早已臉色蒼白冒了一身冷汗!
這叫什麼?…低血壓?還低血糖?
 
人家有貼紙條不能停車耶!有包含單車嗎?
我早已頭昏眼花什麼都看不見啦~
我要收拾書包回家去了啦!咬牙切齒
 
這天害得熊小良、豬哥兒都沒啥騎到車,
真是SORRY~
而且豬哥兒一定有點洩氣想說他才改好車,
怎麼牛小敏馬上就漏氣了!
不過他後來還騎了小耶魯去挑釁人家…
說追過公路車,然後一堆T3追在他後面…
阿現在是怎樣!?
要比誰是『勇咖』嗎?
我承認我是『遜咖』啦!
 
我對壽山、柴山的單車行有點失去希望…
不知有沒有信心再來?
我想我會恐懼一陣子吧!
至於牛小依說要檢討失敗的原因…
大概就是沒決心+毅力吧!
也希望我不要再發太多失敗文!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改車』是我尪從早到晚都想做的事!
自從我失敗的柴山行之後,
最更加深加大他改車的動力!
我的小耶魯改裝第二部完成~~
至於改車費用、改車等級就是一切『從簡』~
千萬不可朝CEO路線前進!------>請不要再自己跳進來了!!!
 
1.大盤:53/39齒
2.中變:SHIMANO 105耳掛式
3.後變:SHIMANO 2200 (黃老爺不得已捨棄,實在是禾興車行太爛!)
4.大盤護蓋:次級品二片/550元(鈦色+黑色)
5.KMC九速中空鏈條:牛小顏友情贊助!
6.掛滿一堆東西的手把:
  *後視鏡新購(角度廣、三段式)不錯用喔!
  *KMC無線碼表:牛小顏友情贊助! 
@@零件等級我通通不懂!價格有無虛報也通通不知!!
1.有點瞎的左右握把:看出那裡不同了嗎!?實在是有一個豬頭把左握把給鋸太短了!只好再用舊的…
2.變把仍是轉把:對於不太懂得控制的我覺得有點難用!
3.KMC無線碼表:字很小,不適合老人家!
4.高壓金屬編織外管:我尪說比較美!
5.另有無敵風火輪:沒拍到!據說會顯示『LOVE』~有點瞎!
 
 
紅心紅心紅心感恩吶~豬哥兒!!!紅唇紅唇紅唇.............害羞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秋節自已放了三天的連假!
但不幸遇上親戚來訪及最牛的颱風辛樂克來搗亂…
只好在恒春附近走走。
豬哥兒和黃老爺騎單車,我則以機車當補給車(哈哈~)。
星期五的下午已開始飄起小雨及颳起強風…
看這二位老人的面腔及背影就知道有多苦!
從『我的墾丁』騎到恒春小晃一下,
因天氣不好決定返程!
回程逆風加上狂沙紛飛,
二位老頭騎得上氣不接下氣,
我倒是挺樂!
由於黃老爺早上已征戰到楓林也騎了八十公里,
最後由我這青春的肉體代替他騎最後一段路!
 
假期當然不能被小小颱風破壞,
決定在晚餐前再爬一小座不算山的山~
開車前往位處海生館旁的『龜山』。
這天爬到山頂還看到四腳獸,
人物就不便多言了!
為了拍這裡的海天一色還摔了我的相機,
真是可惡!
不過我想那有海天一色?
風雲變色倒是真的!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禮拜六原本要參加同事說的國稅局舉辦的活動~
拿五張7-8月份的統一發票即可兌換一張從真愛碼頭到旗津的來回船票+烤小卷或杏包菇一串,
還跟不少騎單車的朋友說了。
不過這天到了現場真想譙人@#%$$^&*
到了真愛碼頭已有人山人海在排隊,
重點是我們看不到一個騎腳踏車的人,
熊小良前去問了主辦單位,
得到的結論是他們也不清楚…
重點來了:這應該不是辦給騎單車的人的活動…
還好當天只有我跟牛小依、熊小良,
不然應該第一個會被卓老爺唸到臭頭吧!
原本安排好到旗津的新騎程路線及走星光隧道,
可是看到渡船頭一堆人便意興闌珊…
牛小依提議騎壽山,
不過我的心裡很爭扎,因為怕騎不上去!
後來硬著頭皮去騎了。
這天牛小依依然騎他婆婆的FB-S-1(小藍鯨),
爬壽山的過程我一直在想:今天牛小依真強,
一路領先,而且好像爬得也不怎麼累…
我的小耶魯,倒是爬得很辛苦,
過程中有一度很想死的感覺@#$%^&
-->後面那個路人甲應該很同意我的說法!!!
 
-->牛小依妳還真是勇健呢!!!
 
-->別鬧了!都快哭了還拍~
 
-->終於攻頂!媽呀~腿都軟了…
 
我一直在想為啥FB-S-1爬得上去,VD-7爬不上去?…
結論是我太胖了!!!
下山的感覺很爽,會令人忘記爬山時的痛苦!
下山後騎去西子灣吃剉冰,
這時牛小依居然說等一下要從中山大學進去然後騎柴山,
腰廋喔~殺了我吧!
或許是我未戰先敗…
這一天我沒有完成柴山的行程,
剛開始一爬坡,我就明顯感受與壽山的不同,
我告訴他們我爬不上去,
這二個可惡的傢伙居然不理我繼續走,
好吧~我不想讓我的行程失去樂趣(我這樣安慰自已),
我便回頭自已下山去了,
在中山大學入口的停車場欣賞一下夕陽便獨自騎回中庸街。
後來,他們還罵我沒把相機留給他們,
牛小依騎FB-S-1耶~這下沒圖沒真相了!
 
這天的行程,讓我有點挫敗…
雖然之前還沒騎過壽山、柴山我已有心裡準備小耶魯可能爬不上去,
可是我還是想不通為啥FB-S-1可以上得去,VD-7上不去?
後來我有點洩氣的打了電話給豬哥兒,
他說了一個讓我稍稍可以釋懷的理由,
他說因為FB-S-1的最小齒比比VD-7最小齒比小,
所以當它打到最小檔時會比我的容易騎…
這又讓我想到卓老爺這天下午跟我討論到改車的齒比問題。
但不管怎麼樣,
這天的我已成了肉腳一枚!
我想牛小依不會這麼輕易就放過我的…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我親愛的朋友要去環島了…
她在做她認為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的事!
這是給她的祝福~
希望他一路平安!!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應該算是我的小布魯第一次改裝~

『更換單車鍊條』 

之前在Mobile 01上一直看到大家討論VD7鍊條很吵的問題,

或許是我也沒騎過什麼車,

想說單車就這樣呀,而且原廠的東西還可以用,幹麻還要多花錢…

也不覺得是什麼多大的問題了!

不過託大妹的福,她現在在生產鍊條的公司上班,

她免費提供了二條KMC防銹鏈條』(9spd8spd)

九速鍊條給豬哥兒用,因為他車換八速飛輪,

豬哥兒說要幫我換八速鍊條…

不過我也不是很在意,這一拖就拖了一個月…

終於在騎完澄清湖的這天晚上,他執意要幫我換掉!

我也就不管他,進去洗澡了…

結果居然我洗完澡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他就換好了,

出來時他已經在上油了呢!

真是我的偶像!!!

 

隔天星期日,這日原本打算約牛小依、熊小良來個壽山之旅,

無奈諸多事情變卦,尤其某隻熊打棒球打到骨頭散去外加重感冒…

可是我們居然臨時起意回台南,只為了給老媽請吃一頓大餐!

回高雄也十點多,豬哥兒還是想出去晃晃(其實我很開心豬哥兒總是充滿行動力,這也讓我活力許多!)

哇靠~這時讓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

小耶魯騎起來居然連一點聲音都沒有呢!真是天壤之別呀~

而且先前換檔不順的問題統統不見了,只能用神準來形容!

豬哥兒還在旁邊直嚷好恐怖、好恐怖喔…都沒聲音吶!!(>”< )

 

沒圖沒真相,沒幫豬哥兒拍到他換鍊條的英姿真是殘念~

不過還是讓大家欣賞一下我的新鍊條吧!

  

之前一直不懂大家為啥要換八速或九速的鍊條,

豬哥兒也跟我解釋了一下,

他說愈多速的鍊條愈薄,

這樣他與飛輪尺盤之間的距離就分的比較清楚,

也就不會有聲音與換檔時就不會卡卡照成不順等問題。

~原來大家說的是真的!!!不要再鐵齒了喔…

 

  

這次更換鍊條我認為最大的優點就是換檔變得輕鬆且準確,

鍊條聲對我而言倒不是最重要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豬哥兒說他當初買的『鍊條快扣』只有黑色的,

這樣和我的防鏽鍊條顏色不同啦!

有一點點小醜啦~

不過這是豬哥的愛心,我一點也不會在意的啦!

 

大家一起朝著變裝之路邁進吧!!

 
小折萬歲
!!!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終於等到豬哥兒週休二日,而且開心颱風沒有影響到這個假期!

來去騎單車吧~

不過我家豬哥兒對於早起這檔事通常不關他的事…

所以我們一般選擇騎下午&晚上!

星期六這天十點多先出門覓食…

順道到阿舅那串串門子,小小宣揚說下午要去騎車,

沒想到阿金居然叫阿舅跟我們去…(希望不是被逼的才好!)

這天天氣不會非常炎熱,

所以我們決定二點半左右就出發,

因為第一次騎澄清湖路線,加上和小花同學有約,

所以早早出門。

 

阿舅這天騎的是他花七百元買的捷安特變速『賊仔車』,他從剛出門就粉衝喔~粉用力的騎車,無奈他的車車好像跑不快…

牛小敏則是騎剛出院的『小耶魯』(PS:太擬人化好像也不太好,嚇壞大家了…在此僅代表牛家跟大家say sorry!),這天已經聽不到之前的嘎嘎聲,不過覺得好像還不是很對勁。

豬哥兒當然是騎他的『小布魯』囉!我們唯一的勇士,所以行頭全都交給他囉…所以一直覺得車子很重那也是當然的啦~

小花同學這天換了一台變速淑女車,不過感覺比湯瑪仕好騎多了。這天的小花一直一馬當先呢!愈來愈讚囉~

 

 

    路線

【去程】:右昌à翠華路à大中路à民族路à天祥路à金鼎路à本館路à球場路à圓山路à澄清湖à環湖路(環湖路繞澄清湖一圈約9公里)

【回程】:麥當勞à本館路à明誠路à自由路à大中路à翠華路à右昌

    總里程:約40公里

    成員:小花同學(part)、阿舅(part)、豬哥兒、牛小敏

    心得:

(1)   這天的路線最大的考驗是去程時,在圓山路之前還沒到圓山飯店前有連續二個上坡路段,七速小折的我,只好將檔速打到底,持續的踩踏還不成問題。不過對第一次單車出遊的阿舅加上車子不是很好騎就比較辛苦囉~

     

 

     

(2)   澄清湖路線只知道平時很多車友騎乘這條路線,但第一次來騎的我們,剛開始還不確定要怎麼騎法…還好有小花同學帶路,最後我們沿環湖路騎了澄清湖一圈,看了一下里程表大概也有九公里多。環湖路依然有無數的上下坡,很爽!!又是個練腳力的好地方。沿路還遇到在修整公路的阿伯在路旁直說拍照留念、拍照留念,拿起他的相機朝我們猛拍呢!!哈哈~他開心我們也開心!!!

     

(3)   澄清湖旁的麥當勞現在推出,提倡節能減碳,只要騎單車到得來速點餐,買大杯飲料就送薯條喔!所以還沒騎環湖路以前,我們就決定回程一定要來杯飲料+薯條!(哈哈~馬上破功!)很讚喔~騎完車來杯清涼飲料,真爽!!!你也來試試吧~感謝阿舅今天大力讚助!下次再一起騎車吧!

    

(4)   不過阿舅呀~你真的是在歐吉桑遊台灣喔?…還是又再做市調呀?…一邊騎車還一邊搖頭晃腦的到處亂看哩!(有沒有辣妹呀!?)還有呀…雖然你是警查之友也不能亂闖紅燈吧! (嘿嘿~我親愛的阿舅!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吧!跟我們一起朝更高規格的車種邁進吧!)

     -->這位阿伯你又在看什麼!?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路線:鳥松 美山路→沿著大樹鄉間山區→九曲堂→舊鐵橋
里程:約10公里多(單程)。路程不長,沿路多上下坡,適合練腳力!
成員:小花同學、豬哥兒、牛小敏
 
 
第一次和小花同學騎車真開心~
不過他的湯瑪士真的不好騎…
累壞她了!
小花加油喔~一起加入我們的騎車行列吧!
你公司的社團就@#$%^&…
至少我們會等你啦!
 
這天的舊鐵橋和澄清湖都超多人騎車,
大家一起來騎車吧!!!
 
這天小耶魯一直出現怪聲音,
但一直找不出是那裡發出的,
我想這下真的要進醫院了,
希望沒什麼事才好!
我可不想小朋友出走…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個禮拜六要上班,
但大家約好要去旗津騎單車…
下了班和牛小依狂奔中庸街換裝,
騎車前往渡船頭與卓氏夫妻會合。
 
 
不過最近有點發懶,遊記有點懶得發…
請大家自行參閱照片
 
或是卓老爺的意境照
拍得超有fu的!!!
 
 
此次約騎共7人(卓老爺+周格格+周小芬+牛小依+熊小良+牛小敏+豬哥兒)
+6台小折【FD-17S(卓小白)、F20-A(小布魯)、VD-7(小耶魯)、FB-S-1(小藍鯨)、VENTURA(別人的)、CT03(美利紅)】
+1台不折MEME
 
單車里程持續增加中~
各位車友們加油囉!!
 
 

牛小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